李白(701年-762年) 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
渡荆门送别

渡荆门送别

李白 (唐代)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
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

李白 (唐代)
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《秋浦歌十七首》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。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
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

李白 (唐代)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既写了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,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。
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

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

李白 (唐代)
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。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误逐世间乐,颇穷理乱情。九十六圣君,浮云挂空名。天地赌一掷,未能忘战争。
清平调·其二

清平调·其二

李白 (唐代)
一枝秾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诗人用抑扬法,抑神女与飞燕,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。
客中作

客中作

李白 (唐代)
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此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,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。
将进酒

将进酒

李白 (唐代)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九月十日即事

九月十日即事

李白 (唐代)
昨日登高罢,今朝更举觞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两重阳?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,抒发自己惋惜之情。
古风·其十九

古风·其十九

李白 (唐代)
西上莲花山,迢迢见明星。素手把芙蓉,虚步蹑太清。霓裳曳广带,飘拂升天行。邀我至云台,高揖卫叔卿。恍恍与之去,驾鸿凌紫冥。俯视洛阳川,茫茫走胡兵。流血涂野草,豺狼尽冠缨。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五
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五

李白 (唐代)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古朗月行

古朗月行

李白 (唐代)
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
望庐山瀑布

望庐山瀑布

李白 (唐代)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,达到写瀑布的极致,极为夸张,但又清新自然。
夏日山中

夏日山中

李白 (唐代)
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,真实、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。
子夜吴歌·冬歌

子夜吴歌·冬歌

李白 (唐代)
明朝驿使发,一夜絮征袍。素手抽针冷,那堪把剪刀。裁缝寄远道,几日到临洮。
塞下曲六首·其一

塞下曲六首·其一

李白 (唐代)
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笛中闻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晓战随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
行路难·其二

行路难·其二

李白 (唐代)
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,拥篲折节无嫌猜。剧辛乐毅感恩分,输肝剖胆效英才。昭王白骨萦蔓草,谁人更扫黄金台?行路难,归去来!
上李邕

上李邕

李白 (唐代)
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世人见我恒殊调,闻余大言皆冷笑。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
越中览古

越中览古

李白 (唐代)
越王勾践破吴归,义士还家尽锦衣。宫女如花满春殿,只今惟有鹧鸪飞。此诗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,通过具体的景物,作了鲜明的对比,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。
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

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

李白 (唐代)
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诗写听笛之感,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,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。
赠孟浩然

赠孟浩然

李白 (唐代)
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。醉月频中圣,迷花不事君。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。
⇧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