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天平山上白云泉,云自无心水自闲。何必奔冲山下去,更添波浪向人间。以一幅淡墨山水图,来表达诗人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情怀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零落桐叶雨,萧条槿花风。悠悠早秋意,生此幽闲中。况与故人别,中怀正无悰。勿云不相送,心到青门东。相知岂在多,但问同不同。同心一人去,坐觉长安空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绿野堂开占物华,路人指道令公家。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此诗表达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莫辞更坐弹一曲,为君翻作《琵琶行》。感我此言良久立,却坐促弦弦转急。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紫袖红弦明月中,自弹自感暗低容。弦凝指咽声停处,别有深情一万重。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,使人从一斑见全貌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低花树映小妆楼,春入眉心两点愁。斜倚栏杆背鹦鹉,思量何事不回头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望海楼明照曙霞,护江堤白踏晴沙。涛声夜入伍员庙,柳色春藏苏小家。红袖织绫夸柿蒂,青旗沽酒趁梨花。谁开湖寺西南路,草绿裙腰一道斜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丝纶阁下文书静,钟鼓楼中刻漏长。独坐黄昏谁是伴,紫薇花对紫微郎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青青一树伤心色,曾入几人离恨中。为近都门多送别,长条折尽减春风。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,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,却写得意境深邃,富于情趣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古剑寒黯黯,铸来几千秋。白光纳日月,紫气排斗牛。有客借一观,爱之不敢求。湛然玉匣中,秋水澄不流。至宝有本性,精刚无与俦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晨起临风一惆怅,通川湓水断相闻。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太行之路能摧车,若比人心是坦途。巫峡之水能覆舟,若比人心是安流。人心好恶苦不常,好生毛羽恶生疮。与君结发未五载,岂期牛女为参商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泪湿罗巾梦不成,夜深前殿按歌声。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薰笼坐到明。由现实进入幻想,由幻想进入痴想,由痴想再跌入现实,千回百转,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帝城春欲暮,喧喧车马度。共道牡丹时,相随买花去。贵贱无常价,酬直看花数。灼灼百朵红,戋戋五束素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,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历想为官日,无如刺史时。欢娱接宾客,饱暖及妻儿。自到东都后,安闲更得宜。分司胜刺史,致仕胜分司。何况园林下,欣然得朗之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同为懒慢园林客,共对萧条雨雪天。小酌酒巡销永夜,大开口笑送残年。久将时背成遗老,多被人呼作散仙。呼作散仙应有以,曾看东海变桑田。
   
    
      
    
    白居易 (唐代)
    一夜新霜著瓦轻,芭蕉新折败荷倾。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