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
白居易 (唐代)
好风胧月清明夜,碧砌红轩刺史家。独绕回廊行复歇,遥听弦管暗看花。此诗自成一格,虽有清明,却意在纸外,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。
白居易 (唐代)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白居易 (唐代)
艳质无由见,寒衾不可亲。何堪最长夜,俱作独眠人。
白居易 (唐代)
临水一长啸,忽思十年初。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庐。浮生多变化,外事有盈虚。今来伴江叟,沙头坐钓鱼。
白居易 (唐代)
烟霄微月澹长空,银汉秋期万古同。几许欢情与离恨,年年并在此宵中。这首以牛郎与织女为题材的小诗,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,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。
白居易 (唐代)
半死梧桐老病身,重泉一念一伤神。手携稚子夜归院,月冷空房不见人。
白居易 (唐代)
晨起临风一惆怅,通川湓水断相闻。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。
白居易 (唐代)
莫辞更坐弹一曲,为君翻作《琵琶行》。感我此言良久立,却坐促弦弦转急。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
白居易 (唐代)
这封书信写于元和十年(公元815年),当时四十四岁的白居易正在江州司马任上,在寒冬腊月的偏僻小城里,写下这封内容丰富、感情真挚的长信。
白居易 (唐代)
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诗人抓住了傍晚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,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。
白居易 (唐代)
青青一树伤心色,曾入几人离恨中。为近都门多送别,长条折尽减春风。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,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。
白居易 (唐代)
少时犹不忧生计,老后谁能惜酒钱?共把十千沽一斗,相看七十欠三年。闲征雅令穷经史,醉听清吟胜管弦。更待菊黄家酝熟,共君一醉一陶然。
白居易 (唐代)
夜来携手梦同游,晨起盈巾泪莫收。漳浦老身三度病,咸阳宿草八回秋。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。阿卫韩郎相次去,夜台茫昧得知不?
白居易 (唐代)
古剑寒黯黯,铸来几千秋。白光纳日月,紫气排斗牛。有客借一观,爱之不敢求。湛然玉匣中,秋水澄不流。至宝有本性,精刚无与俦。
白居易 (唐代)
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。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波心一颗珠。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。
白居易 (唐代)
绿野堂开占物华,路人指道令公家。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此诗表达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。
白居易 (唐代)
朝真暮伪何人辨,古往今来底事无。但爱臧生能诈圣,可知宁子解佯愚。草萤有耀终非火,荷露虽团岂是珠。不取燔柴兼照乘,可怜光彩亦何殊。
白居易 (唐代)
叶声落如雨,月色白似霜。夜深方独卧,谁为拂尘床。
白居易 (唐代)
为我引杯添酒饮,与君把箸击盘歌。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。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
白居易 (唐代)
一夜新霜著瓦轻,芭蕉新折败荷倾。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